色彩管理-Premiere Pro

Premiere Pro是Adobe公司出品的非線性影片編輯軟體,也是俗稱「Adobe全家桶」Creative Suite套裝軟體的一員,與靜態攝影修圖常用的Photoshop,和動態影像合成的AfterEffect,三個軟體成為非常全面且強大的影像創作軟體組合,彼此間的高度整合性和相似的操作介面、使用邏輯,讓影片剪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無論在一般業餘用戶或業界使用率都非常高。

Premiere Pro在色彩管理的功能上,不如Photoshop甚至AftreEffect來的有彈性;軟體傾向主動地管理所有素材的色彩。因此有諸多對於無法更改固定的預設設定,讓想自行設定色彩管理的使用者操作變得比較困難。

但Premiere Pro並非不能做色彩管理,只要我們掌握軟體背後的設計邏輯,搭配適當的軟硬體設定,還是可以愉快的在受控的環境下使用Premiere Pro工作,最終獲得預期的影片色彩。

本文根據撰寫時軟體最新版本Adobe Premiere Pro (64bit)Version 15.41 Windows介紹色彩管理相關設定。文中所提到的商標


目錄

  1. Premiere Pro色彩管理架構
  2. 第一步匯入素材 Input
  3. 第二步編輯處理 Processing
  4. 第三步輸出 Output
  5. 編輯時顯示 Display
  6. 播放時顯示 Play Media
  7. 結論 色彩管理策略建議
  8. Premiere Pro 編輯製作環境差異比較表
  9. 相關資料
  10. 補充: 不同路徑的素材變化模擬

趕時間的朋友,可以直接用上面的連結跳躍到第八項閱讀,根據你的影片使用目的與系統配置,確認輸出影片是否會發生色彩偏移問題

色彩管理不會矯正Youtube影片的色彩與對比度。同時對於從Premiere Pro或Media Endoder輸出,發生Gamma錯誤看起來退色的素材也沒辦法修復
-Adobe官方說明
https://helpx.adobe.com/premiere-pro/using/color-management.html

剪片後期人員一定都碰過Premiere Pro匯入素材或輸出影片時,色彩偏移的狀況。
本篇文章將清楚的分析原因,以及提供解決的辦法。

Premiere Pro色彩管理架構

Figure 1 Premiere Pro的色彩管理架構,點擊圖片可放大

本篇Premiere Pro的色彩管理介紹,將分為「匯入素材」「編輯處理」「輸出」和「顯示」四個部分討論,最後再補一段關於輸出後影片「播放」狀況的討論。

有別於常見的文字搭配軟體設定示意圖的教學,本文一開頭提供一個宏觀的角度的色彩管理架構圖,將Premiere Pro色管系統直接鋪展開來。除了讓你一眼就看清楚工作時的影像色彩數據鏈結,更快掌握軟體整體色彩設定外,也希望避免一知半解單純照抄設定反而造成錯誤。

  • 流程圖觀看方式,是由上到下,由左至右,實際上代表的是影像在不同軟硬體間的轉換過程
  • 左下角有圖例可以參考畫面不同單元代表的功能
  • 流程圖藍色底的部分,為Premiere Pro軟體內部處理的部分
  • 右側是不同設定下的顯示器畫面
  • 比較特別的是,最底下附加了兩個影像輸出路徑,是討論影片檔案輸出後,兩種不同設定下的顯示畫面方式,目的是為了更好討論與說明Premiere Pro哪一種色彩管理設定更適合你

架構圖繪製的手法是參考本網站另外一篇文章:為何螢幕畫面總是和輸出後差很多?,介紹以ICC色彩描述檔為架構的色彩管理系統,借用類似的圖示概念、流程畫法製作而成的;實際上部分相同圖示代表的功能或軟體構成,很有可能實際上是不同的請留意。
另外圖中標示的「RGB數值」也僅為素材檔案、影片媒體的數值代稱,實際上有可能是非RGB色彩模型(如YCbCr)的數位形式。

最後一點,Premiere Pro在時間軸的編輯概念上是個「display-referred顯示器參考」設計的剪輯軟體,WYSIWYG 所見及所得,編輯時還是以顯示器的畫面作為最終判斷依據。因此本篇討論的流程圖中,所有標示特定色彩空間如Rec.709的部分,都只是軟體本身預設解析檔案、處理影像的設定,而非使用者必須要配合使用的設定(當然配合使用的好處,是能減少輸入輸出影像顯示錯誤的機會)。


第一步

匯入素材

Premiere Pro對於大部分的輸入素材,強制預設為Rec.709色彩標準
下一段討論編輯處理時,也會提到時間軸Timeline本身預設也同樣是Rec.709;素材色彩會以Rec.709 Gamma 2.4在軟體內被解釋。

如果我們以時間軸的角度來看,非Rec.709的素材匯入Premiere Pro前,必須要先轉換成Rec.709標準,才能維持檔案本身原始的外觀。

極少數的檔案格式,例如JPG、TIFF等圖片檔案,Premiere Pro會辨識檔案攜帶的metadata資訊,根據不同的Color Space,主動轉換影像色彩至時間軸預設的Rec.709色彩上。

例如下圖就是三種不同Profile的圖片檔置入Premiere Pro後被正確辨識與轉換為Rec.709影像的結果。

Figre 3 圖片檔是少數Premiere Pro能正確辨識,並轉換色彩的素材種類。
這張圖中包含ProPhoto RGB、Adobe RGB與sRGB三種Profile的圖檔,在Premiere Pro中看起來都相同,表示色彩管理在辨識這一步驟處理正確。

實際上Premiere Pro是能有限度的修正素材所定義的色彩。

在Project專案欄位中,對著要更改的素材按下滑鼠右鍵,選擇「Modify > Interpret Footage」,你將會在跳出的視窗中最底下Color Managment部分找到「Input LUT」、「Use Media Color Space from File」與「Color Space Override」三個選項。

但請留意 Interpret Footage中的Color Managment功能,只有在素材本身metadata能被Premiere Pro辨識狀況下會被開啟可以勾選

這個功能設計似乎只是設計來修正錯誤的metadata匹配,不能主動提供素材資訊;對於那些不帶metadata的檔案這個功能會呈現灰色無法勾選使用

因為Premiere Pro不完整的色彩管理功能,有時候影像的色偏,是在匯入素材時已經產生。這點尤其容易發生在圖片檔上;如果考慮最終檢視環境是sRGB主導的一般電腦、網路環境或標準電視台廣播Rec.709,那狀況就變得更複雜。

這邊提供一個簡易一覽表格,整理不同素材匯入Premiere Pro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實際如何影響最終輸出影片,本文後續會繼續討論。

素材種類匯入是否能被辨識影響
帶有ICC Profile的圖片檔影像被轉換為Rec.709色彩
不帶ICC Profile的圖片檔影像被當成Rec.709色彩
絕大多數影片檔影像被當成Rec.709色彩
傳說中部分影片格式不確定
Premiere Pro對不同種類影像素材的讀取方式

第二步

編輯處理

  • Premiere Pro預設使用Rec.709 Gamma 2.4作為時間軸序列Sequence的色彩空間
  • 實際上在序列設置中,可以更改為HDR模式使用的Rec.2100 HLG或Rec.2100 PQ,但需要更換HDR監視器並設定為對應的色彩設定使用。使用Premiere Pro製作HDR的設定,會另開一篇介紹。(目前HDR實際應用上還是有一些不方便之處)

請留意,這邊討論的是軟體本身時間軸序列Sequence預設;與其他部分如顯示或是輸出沒有絕對的關係。

假設不牽涉輸入素材的狀況下(無須解析素材的色彩空間),我們直接在Premiere Pro中生成影像(例如繪製色塊),那這些影像雖然色彩特性會符合Rec.709,但實際上可以是與Rec.709無關,因為Premiere Pro是「display-referred顯示器參考」工作環境。因此請不要誤會Premiere Pro編輯時,所有的操作都必須符合Rec.709標準。

另外根據網路資料顯示,Premiere Pro色彩引擎預設是8-bit色彩處理,如果想提高精度、改善漸層效果與增進畫質,可以選擇在輸出或序列設置中開啟最大渲染質量 Maximum Render Quality最大位深度Maximum Bit Depth設定。

至於有無使用標準Rec.709工作環境的差異,主要是素材被Premiere Pro解釋、顯示影像時,會有所不同。接下來我們同時開啟Photoshop當作基準,比對Premiere Pro的Program Monitor的畫面。

上側截圖,是sRGB螢幕檢視下的畫面,Premiere Pro整體影像略顯亮一些,
下側截圖,是Rec.709螢幕下檢視畫面,兩者影像就看起來相同了。

使用Rec.709螢幕檢視,匯入Premiere Pro的素材才會與原始素材看起來相同,
表示軟體編輯的時間軸使用的是Rec.709標準。

第三步

輸出

Premiere Pro的標準輸出,通常是走右側,不會帶有影片色彩相關資訊的檔案\

Premiere Pro或Adobe搭配專用輸出影片的程式Media Encoder輸出影片時,沒有特別設定輸出的影片並不會帶有關於色彩基色Color Primaries 、光電轉換特性Transfer Characteristics等影像資訊的metedata元數據
沒有這些重要的數據,撥放時就無從得知影片應該要被解析為怎樣的色彩,是Rec.709、DCI-P3還是Rec.2020。但一般撥放程式,默認都是當作Rec.709處理。

但有一些例外,例如是當輸出為H.264、H.265時,Encoding Setting部分如果Profile選用「High10」格式,將可以開啟下方一系列的tag如「Rec.2020 Color Primaries」、「High Dynamic Range」、「Include HDR10 Metadata」等等影片元數據,這些設定部分就是真正會寫入輸出影片metadata資訊。

請留意,這邊的功能僅是tag標示的作用,無關影像色彩轉換,但有可能助於後端支援色彩管理撥放程式的色彩管理之用。(這部分最後「色彩管理策略建議」會再討論)


編輯時的

顯示

Premiere Pro編輯時的顯示,可以根據使用配置分成三種狀況;

A.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位在這張圖中間那條顯示鏈的部分。本身是不開啟任何螢幕色彩管理設定,以常規的顯示卡連接電腦顯示器這樣的方式來工作。

首先可以想像,編輯時的影像會隨著螢幕的色域、使用的色彩模式不同而有所差異。又因為是無色彩管理的狀態,搭配Premiere Pro本身display-referred顯示器參考的設計,因此假若今天使用sRGB螢幕檢視,那編輯出來的影片就適合輸出標示為sRGB影片,改以Rec.709、DCI-P3等監視器來編輯製作,同樣的輸出影片就應該標示為Rec.709、DCI-P3等。

這邊想像一種狀況,就是一台不屬於任何常見色彩標準的螢幕,對於display-referred的工作環境會造成多大的困擾,而很糟糕的是多數常見的市售螢幕通常都是這種情形。

至於為何沒有設定色彩管理功能,圖中還是標示了一塊「顯示器描述檔Display Profile」呢?這部分討論起來會有點離題,但可以理解,為即便軟體沒有支援色彩管理,但系統層級的螢幕描述檔,還是有可能對顯示畫面造成改變(實際是使用顯示卡中稱為Video Card Gamma Table, vcgt的可寫入區域來對R、G、B三通道做校正曲線Calibration Curves的調整)。要實驗也很簡單,如果Premiere Pro的編輯檢視畫面,會隨著更改不同螢幕ICC Profile而有所變動,那就意味著會受影響。

另外可以留意到,因為時間軸使用的是Rec.709標準,所以理論上如果顯示器並非相同Rec.709標準,那影像都會與軟體預設有所偏差。至於這樣的偏差會不會造成問題,又或是有沒有一定需要處理,其實是看狀況。這部分留到最後「色彩管理策略建議」時在詳述。

B. 第二種則是位於最底下的顯示鏈,開啟Premiere Pro的螢幕色彩管理功能「Enable Display Color Management」

透過這個功能,Premiere Pro將能夠透過讀取系統中螢幕的ICC Profile,將軟體時間軸上的影像色彩正確轉換後顯示在螢幕上。又由於軟體強制編輯環境使用Rec.709,因此這個選項開啟後,就意味著你的顯示系統將強制也使用Rec.709設定,因此只推薦給需要標準Rec.709編輯環境、輸出標準Rec.709影片的使用者。

至於這個功能的更多討論,以及部分使用者開啟「Enable Display Color Management 」有可能會遇到影片暗部劣化、斷階的狀況,原因以及解決的方式請參考本站另一篇討論「關於Premiere Pro螢幕色彩管理功能造成斷階問題」專文。

C.最後一種,則是最上方的顯示鏈,使用標準IO視訊卡例如Blackmagic DecklinkUltraStudio或是AJA Desktop I/O,搭配標準顯示器使用。

這種形式的顯示鏈,其實與第一種A非常相似,但決定性的差異在於Premiere Pro處理後的影像數值RGB或是YCbCr,並不會透過作業系統、顯示卡來傳遞,而是另開闢一個專用顯示鏈通道給視訊卡,再經由SDI、HDMI等影視專用接口傳送給螢幕。

這樣的配置方式,對於display-referred的工作環境是最佳選擇,只需要根據輸出需求,更換顯示器的色彩標準如Rec.709、DCI-P3甚至HDR的Rec.2020搭配PQ或HLG,就能夠滿足不同需求。


輸出影片後的

播放

這一小段落討論輸出後的影片在不同狀況下撥放的情形。

雖然理論上輸出後就與Premiere Pro無關,但實際上人們往往會拿輸出的影片檔,與編輯時的畫面做比較,經常會發現兩者看起來不一樣而懷疑究竟哪裡出了問題甚至懷疑人生。

Premiere Pro剪輯影片是display-referred設計,因此在輸出時沒有特別設定下,影片影像應該要和剪輯時相同,但仔細思考就會知道「看起來相同是有條件的」

首先最基本的,編輯與播放時的螢幕如果不是同一個,那兩者性能、色彩設定也要是相同的;你不會期望使用Rec.709螢幕剪輯後,拿到sRGB甚至Display P3規格的螢幕上還看起來一樣,或甚至討論更遠一點,使用家用LCD螢幕剪片後,在iPhone OLED螢幕上也很難保持相同的視感。

再來,影像的解碼程式的設定要與影片剪輯時相似,至少希望是常見的標準處理程序。這點直接關係到使用怎樣的影片撥放器來撥放輸出檔案。目前市面上有許許多多不同廠牌的影片撥放程式,各自的功能與設定都不相同,有些自帶「影像強化功能」例如色彩優化、階調優化、去雜訊去斷階等等額外的處理程序,這些都可能會造成輸出影像與編輯影像不同的狀況。因此撥放影片時,如果希望與編輯時相同,首先請選擇一種是最基礎的播放功能的程式,例如作業系統自帶的影片撥放器。

  • 因此第一種撥放條件,統稱為「常規播放程式」的狀況,基本上就是不受控的播放條件,沒有色彩管理功能,想要讓剪輯時與播放時看起來一樣,只能盡量讓兩者的設定相同,至少用一個色彩設定的螢幕觀看是最基本的要求。請留意,常規播放程式雖然沒有色彩管理功能,卻也可能會受到系統螢幕設定的ICC Profile影響畫面呈現,但這邊並不是說有色管功能。
  • 另一種則是「擁有完整色彩管理的撥放程式」,例如能使用MadVR渲染器的影片撥放程式。MadVR渲染器是一款能夠完整處理色彩管理的影片解碼器,能夠加掛在許多種影片撥放器之下,專門負責影片檔案解碼、渲染。它能夠針對不同色彩標準製作的影片,無論是Rec.709、DCI-P3甚至HDR影片,只要影片的元數據metadata標示正確,那程式讀取之後就能根據不同設定,即便搭配不同於原始影片製作設定色彩標準的顯示器,依舊保持相同,或是類似的影像觀感。雖然MadVR能夠真正處理影片的色彩管理,讓影片輸出後撥放更貼近原始的樣貌,但其顯示需要大量的運算,實際上會耗費處理器CPU與顯示卡GPU的性能。
  • 最後,如果影像輸出到網路如Youtube之類的平台,那牽涉到更多不可知的影片處理操作。以Youtube平台來說雖然開啟「統計資料」裡面標示使用色彩標準為「bt709/Rec.709」,但實際多數人都是使用sRGB螢幕,或更精準地說只是「類似sRGB」螢幕(國外稱為 “sRGB-in-name-only”, SINO.)觀看,如果想要讓Premiere Pro編輯時與輸出到Youtube上看起來差不多,那最好是使用Rec.709或sRGB螢幕來製作並且觀看。

Youtube對於SDR影片一律建議使用標準Rec.709色域,實際播放時也會標示為bt709/bt709(包含色域、TRC、原色與矩陣係數)。
更多資料請查閱Youtube官網「上傳影片時建議使用的編碼設定


色彩管理策略建議

1. 如果影片製作完成後,使用的地方是一般電腦螢幕例如用瀏覽器觀看Youtube影片,那建議在Premiere Pro製作時,螢幕就使用sRGB螢幕來剪輯預覽。

2.如果影片是要給電視台等影視相關產業使用,那建議編輯時直接搭配標準Rec.709監視器,最好同時使用I/O視訊卡作為輸出之用,以確保影像品質與不同專案間設定的一致性。

3.如果需要製作如DCI-P3或其他色彩標準的影片,那建議編輯時就使用,與輸出標準一致的顯示器。

4.如果要製作高動態範圍HDR影片,那首先你必須要有一台能HDR螢幕,以及支援HDR標準I/O視訊卡,並參考Adobe說明頁面設置。

5.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螢幕顏色是否準確、正在使用什麼色彩模式工作,請先確認或是進行螢幕校正;使用ICC Profile方式來標準化

寫到最後這一小節,Premiere Pro的色彩管理,看起來似乎沒有前面討論的哪麼複雜。
因為一來是Premiere Pro並沒有提供太多自行設定的空間,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軟體本來就設計為display-referred顯示器參考,自然是以顯示端作為最終確認畫面的地方。

但回頭深究軟體不同的部分例如輸入素材、編輯用的時間軸、顯示器與輸出,還是有許多色彩管理的設定牽涉其中,不懂的狀況下如果相安無事自然是好的,但如果能多一份對軟體色管的了解認識,在需要處理或碰到問題時,自然能更從容應付。


8.Premiere Pro 編輯製作環境差異比較表

參考 https://premierepro.net/color-management-premiere-pro/ 網站所提供的比較表製作的Premiere Pro螢幕色彩管理功能開關比較表,大家可以檢視你的工作環境、影片輸出目的下,應該是哪一種情況。

輸出目的/
輸出觀看監視器
Premiere Pro時間軸本機編輯
監視器
 色管開啟   色管關閉(預設)
網路使用/sRGBRec.709sRGB/Gamma~2.2輸出影片時
中間調變亮
[匯入素材]
多數時候中間調變亮
網路使用/sRGB標準Rec.709Rec.709/Gamma2.4輸出影片時
中間調變亮
[輸出影片]
中間調變亮
網路使用/sRGB標準Rec.709Display P3/Gamma ~2.2輸出影片時
中間調變亮
[匯入素材]
多數時候中間調變亮飽和度變高 
[輸出影片]
亮度不變但飽和度較編輯時低
廣播電視標準/Rec.709Rec.709sRGB/Gamma~2.2OK[匯入素材]
多數時候中間調變亮
[輸出影片]
中間調變暗
廣播電視標準/Rec.709Rec.709Rec.709/Gamma2.4OKOK
廣播電視標準/Rec.709Rec.709Display P3/Gamma ~2.2OK[匯入素材]
顏色飽和度變高
[輸出影片]
飽和度較編輯時低

表格最後呈現的結果,是基於以下幾點的前提:

  1. 「本機編輯用監視器」的sRGB或Rec.709模式,影像色彩是標準的。
  2. Gamma 2.2與ture “sRGB Gamma”其實是有差異的;單純依循Power Law的Gamma 2.2在於暗部至全黑的區域,滾降較快,相較sRGB暗部的變化比較平順。影視上通常使用Gamma 2.2的標準,電腦環境中才會使用sRGB Gamma (Display P3也是使用sRGB Gamma)。
  3. 「色管開啟」後發揮效果影響的前提,是系統內正確設置相對應的螢幕色彩描述檔
  4. 所謂的變亮、變暗、變飽和或去飽和等,都是基於「原本影像」的比較,
    例如匯入素材變亮,就是基於原有素材應有的影像外觀作比較;
    輸出影片中間調變暗,自然是用「輸出目的/輸出觀看監視器」跟「本機編輯用監視器」所看到的相比的結果。

9.相關資料

Adobe Premiere Pro用戶指南:色彩管理
https://helpx.adobe.com/premiere-pro/using/color-management.html

PremierePro.net 「How Display Color Management in Premiere Pro works」
https://premierepro.net/color-management-premiere-pro/

Mystery Box 「Display Calibration & Color Management」
(包含其他非線性剪輯軟體,比較全面性的色彩管理討論與比較)
https://www.mysterybox.us/blog/2017/9/7/display-calibration-color-management

「The Ultimate Guide to Premiere Pro’s Render Quality and Bit Depth Settings」
(關於Premiere Pro高品質輸出設定討論,與色彩比較無關但跟品質有關)
https://blog.frame.io/2021/06/07/premiere-pro-max-render-quality-max-bit-depth/

這邊的設置只能反映軟體的相關設定是否正常運作,並不能確認螢幕本身是否準確,以及螢幕使用的色彩描述檔是否與螢幕匹配。實際要做到後者確認,還是必須要透過儀器測量,才能知道是否準確,如有偏差,也需要透過儀器校正、製作專屬的描述檔,才會得最正確的顯示效果。

由色管宅替您目前工作的螢幕影像作業環境進行色彩管理確認,依據您的需求行業標準提出色彩準確性報告與建議。

由色管宅替您的螢幕進行校正系統色彩管理確認;包含環境燈光、螢幕選購與設定、應用程式設定,作業系統設定等完整的色彩管理顯示鏈結建議


10.補充: 不同路徑的素材變化模擬-以Apple DisplayP3螢幕為範例

A. Display P3顯示器,開啟一張沒有color profile的sRGB圖片,匯入Premiere Pro

  1. 首先sRGB素材先被錯誤的解析成Rec.709色彩 (Gamma 2.2影像以2.4讀取,影像中間調變暗)
  2. 在來素材被錯誤解析成Display P3色彩(Color Primaries錯誤整體變飽和,Gamma 2.4以2.2讀取,影像中間調變亮,恢復原有觀感)

B. Display P3顯示器,開啟一張有color profile的sRGB圖片,匯入Premiere Pro

  1. sRGB素材被正確解析,並轉換成Rec.709色彩
  2. 素材被錯誤解析成Display P3色彩(Color Primaries錯誤整體變飽和,Gamma 2.4以2.2讀取,影像中間調變明亮)

C. Display P3顯示器,開啟一張有color profile的sRGB圖片,匯入Premiere Pro
Premiere Pro開啟「Enable Display Color Management」功能。
最終以sRGB螢幕檢視輸出影片。

  1. sRGB素材被正確解析,並轉換成Rec.709色彩
  2. 素材透過Enable Display Color Management功能,被正確轉換至Display P3色彩上顯示
  3. 影片以常規方式輸出,在沒有色彩管理功能的播放程式下被放映;使用sRGB螢幕檢視(Gamma 2.4以2.2讀取,影像中間調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