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 for Choosing a Monitor – Monitor Color Modes and Locked Features
近年來,許多電腦螢幕的廠商都強調高色彩還原的特點,而用來評估色彩真實度的Delta E色差值,也根據不同廠牌提供Delta E <3、<2,甚至<1等規格與相對應的單機驗證報告,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本文不探討如何評估相關色準報告,也不探討何種程度的色差值才是合理的。僅從顯示器選單功能的一個小問題著手,探討螢幕選購時需留意的重要細節。
不同色彩模式下,部分功能可能被限制

一般來說,顯示器都提供基本的影像調整和色彩管理功能,包括亮度、對比、銳度、Gamma、色溫、色度、彩度等參數。
然而,你是否注意到,當你切換不同的色彩模式時,有些設定可能會被「鎖定」而無法更改呢?
這些被鎖定的設定通常是直接關聯到特定色彩模式的核心參數,例如色域和Gamma值;在sRGB色彩模式下,色域就是sRGB,Gamma值則是2.2/sRGB;而在P3色彩模式下,色域則可能是P3,搭配2.2或2.6的Gamma值。
色溫項目經常是被鎖定的功能
更改色溫/白點的功能,也經常會因為選擇特定色彩模式而被鎖定。
從廠商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以理解。因為不同的色彩模式搭配不同的色溫,是這些模式的核心參數之一。例如,sRGB色彩模式使用D65/6500K色溫,而P3色彩模式則可能搭配D65或DCI P3/6300K色溫。
然而,實際上螢幕在使用過程中,顏色會逐漸偏移。即使初始設定是正確的,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色彩準確性也會逐漸下降。因此,如果能夠開放「自訂色溫」(通常等同於RGB Gain功能),則使用者就有機會進行調整和修正。因此,色溫應該要開放給用戶自行設定,才能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不合理的鎖定功能-亮度
部分的螢幕會把sRGB色彩模式的亮度設定鎖定住,以消費者角度來看,是非常不合理的。
實際上,具有這樣設定的螢幕廠商,在其官網上有這做出解釋:
sRGB模式因為其為依照sRGB定義提供的標準數值來製作的,因此其無法調整色彩設定,包括亮度。
不合邏輯之處在於
- 所有的色彩模式都有不同的定義標準數值,但為何唯獨sRGB要依照標準?
- 即便廠商的確是依照定義設定參數,但螢幕顯示性能是會隨著老化而改變的;理論上需要定期去修正數值來符合目標。
- 所謂的「標準數值」通常來自於該色彩模式所使用的國際標準文件或相關白皮書,以sRGB而言,的確當初是訂下「Luminance level:80 cd/m2」的標準。但不要忘了,這類的參數實際上叫做「reference viewing environment」參考觀看環境,它並不是要拿來約束所有使用者必須在此規範下使用;如果真要符合,那規範中可是還提到螢幕周圍環境的反射度,環境光線亮度,環境光線白點顏色等等參數。很明顯這些並不是顯示器廠商可以控制或預期使用者會依照配置、操作的變數,那自然不應該拿「標準數值」這個項目作為限制功能的理由。
我個人的判斷是,提供色彩準確度報告的顯示器,都會非常明確的標註測試報告是使用哪一個色彩模式來測量的(最常見的就是sRGB模式),而也許是廠商透過一組固定參數的螢幕設定,測試修正後得到符合標準的驗證報告,也可能如果更動參數會讓色準失準、不符合報告的內容。
無論如何,這類對於亮度的限制,對於使用者是非常不友善的;以sRGB參考觀看環境亮度80 cd/m2為例,只有在稍暗的室內環境才可能使用如此低亮度的螢幕,根據我參訪上百個客戶的經驗,一般常見明亮工作環境,使用的螢幕亮度大約略在在120~250 cd/m2。
購買螢幕前停看聽
如果你要購買一台提供出廠色準驗證報告的螢幕,並且預計在明亮的辦公室、空間作為使用場所,擔心遇到本篇所說的特定色彩模式「亮度鎖定」的問題,建議你先下載該台顯示器的說明書;許多顯示器在其說明書中,會提供不同色彩模式可用功能表清單。
如果沒有提供這類的資訊,建議你直接連絡廠商詢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