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去年發布了兩台OLED電腦螢幕,型號分別是LG 32EP950與27EP950。他們是極少數使用OLED做電腦螢幕的產品,因此一發布就受到眾人注意。
OLED得益於獨特的顯示技術,黑色基本上是不發光,相對應帶來整體影像非常強烈的立體感與色彩艷麗的感覺。但過去的技術限制,導致使用上需要格外留意所謂「烙印」的問題:影像長時間在螢幕固定位置顯示,可能會造成顯示器永久性的損壞。現在透過各種防止烙印的技術以及製成的改進,大幅度降低了這種可能性。LG原廠提供一年的保固,但我這邊目前沒有查詢到保固是否包含烙印的部分。
今年台灣LG官方也正式開始銷售。這篇內容前半部整理HDTVTest測試與TFTCentral完整測評與部分小雪人測評的資料,後半部則提供我個人協助校正27EP950螢幕的經驗與資料。
網路測評 綜合資訊
- 27吋與32吋兩型號皆是4K解析度
- 色域覆蓋AdobeRGB & DCI-P3 99% (CIE1976)
- 支援10 bit色深,支援原廠硬體校正
- 有擁1x USB Type-C (PD 90W),2xDisplayPort 1.4,1xHDMI 2.0,3x USB3 Port
- 螢幕使用的面板並非出自LG自家工廠,而是JOLED生產的印刷式RGB OLED面板。
- 使用標準RGB矩形子像素排列,文字與影像細節渲染效果良好。
- 可視角度大,大角度下觀看色偏狀況非常低,表現非常好。
- 全螢幕亮度可以到250cd/m2,不受到ABL影響 (比SONY X300更好,也比目前家用WRGB OLED電視的全白亮度更高),做為一般辦公室使用,不會受到ABL的干擾。
- HDR下最高亮度為540cd/m2左右,相較於FALD背光的HDR螢幕,優點是更精準的色彩,不會有光暈,黑色表現更好。
- HDR模式下,最高亮度輸出很穩定,而從高亮度的小視窗快速切換回低亮度全畫面時,螢幕上沒有OLED常見的暫時殘影問題。
- 面板更新率為60Hz,沒有HDMI2.1 VRR等規格,不是針對遊戲玩家設計的產品。
- 面板使用類似PWM的方式調光,以120Hz速度更新。
- 螢幕表面為Semi Glossy半玻璃鏡面,抗反光效果不是很好。
- 考慮到價格與性能,產品目標族群應該是中小型影視工作室,提供非常優異的開箱色彩精準度與OLED的高對比視覺效果,適合做SDR/HDR調光工作。但受到最高亮度僅有500~600 cd/m2限制,達不到目前HDR標準監視器希望的1000 cd/m2要求,製作HDR影片時可能需要妥協使用Soft Clipping方式來編輯高光部分。HDR模式下,考量實際HDR影片多數畫面也不全是高亮度,LG 32EP950應該還有有它可用性。
- 有通過VESA “DisplayHDR 400 true black”認證
- 台灣售價 32 吋 NT$99,000,27 吋 NT$79,000。
螢幕配置與測量儀器軟體
這次測試的螢幕,使用時是以Thunderbolt 3介面連接連接UltraStudio Monitor 3G,輸出DaVinci Resolve的影像。因此這邊跳過ICC Profile校正的部分,將直接以VideoForge PRO訊號產生器+ColourSpace專業校正軟體進行測量,儀器則使用X-Rite i1 Pro3與i1 DisplayPro Plus。


外觀與第一印象


螢幕外觀設計簡潔俐落,腳架設計簡潔,正面觀看沒有太多視覺干擾,個人覺得很不錯。不過近看腳架還是略有塑膠感,對於一台七八萬的顯示器,應該還是有進步空間。

螢幕的控制按鍵做在正下方,使用四向搖桿按鈕的設計,使用起來非常順手。這種多向搖桿帶按鍵的設計,是目前中高階顯示器的一個主流類別,搭配正確設計的OSD,能夠帶來非常直覺的操作體驗。
螢幕本身還有一個電源鍵用來控制開關,本身帶有LED顯示燈效果。螢幕開啟後不會顯示任何LG LOGO或動畫,直接進入訊號的畫面或是OSD訊息。
面板初看均勻性不錯,但細看後這一台最左側大概兩三公分的區段,有稍微偏向洋紅調。以軟體儀器實測,中間與左側的白色色差值,有DeltaE 2左右的差距,右側邊緣則大概有DeltaE 1左右的偏差。還好是非常邊緣的部分,一般使用影響不大。

這台使用的OLED面板可視角非常不錯,而常見於OLED上的色偏也不明顯(一種是Micro-cavities空腔效應造成的隨著視角增加整體,光譜會往短波長藍色調移動。另一種由於R、G、B子像素結構的差異,導致R、G、B光線發射角度分布不均勻,也會導致色偏)。
出廠色準
測試Rec.709與DCI-P3兩個色彩模式。客戶的螢幕使用約兩個月,在未校正的出廠預設設定下測量。這部分測量數據沒有保存,以我印象中的狀況文字說明。
出廠模式下色溫稍微偏離偏暖約6200K,但不是很嚴重。除了基礎灰階與三基色RGB以外,也使用ColourSpace軟體內建Memory Colours RGBCMY 45個色塊做一般色差檢查。原廠內建兩模式,色差值ΔE2000在2以下,能滿足一般使用者需求。
但Gamma曲線沒有完全貼合目標;中間調偏上半部,實際是偏亮的,最大ΔE2000大概有1點多的誤差。以一般使用目的來說,這個差距並不會造成問題,但如果是對於影像色彩較敏銳、要求較高的影視後期編輯人員,那距離理想還是有點差距。接下來嘗試以原廠LG Calibration Studio軟體進行硬體校正。
關於出廠模式的測量可以參考TFTCenral對這台螢幕做的詳細測試,或是「小雪人评测」的影片,比對大家的測量,與我實際測量到的狀況是相似可以對照的。
原廠校正程式LG Calibration Studio
這個程式前身似乎是名為True Color Pro,支援LG自家特定型號顯示器的硬體校正。LG 32EP950與27EP950自然也是支援的。

LG原廠校正程式有幾個優點:
- 介面簡單,標示清楚,大推(希望多點廠商可以跟進這種簡潔的介面設計)
- 內建所有色彩模式皆可以校正,硬體校正資料不限於特定的模式。另外還提供一個獨立的「校準」檔位做為預備。
- 包含亮度、色溫(含手動白點座標)、Gamma(含非冪次的參數例如sRGB)、三基色的參數的校正目標,都可以調整,完整且標示明確。
- 支援多種廠牌型號的校色器,包含LG Electronics COLOR CALIBRATION SENSOR,X-rite ColorMunki Photo、ColorMunki Design、i1DISPLAY Pro、i1DISPLAY Pro Plus、i1DISPLAY Studio、i1Pro2、i1Pro3,DataColor Spyder5、SpyderX、Colorimeter Research CR-100,Gamma Scientific GS1160B,Klein Instruments K10A。
- 校正過程有明確的指引圖示與文字,以及預估時間(雖然不太準確,但至少有提供一個方向)


但關於這個程式,也有一些需要留意、討論的部分
以32EP950/27EP950為例,根據網路資料以及我執行校正的觀察經驗,螢幕所謂的「校正」並非一般聯想到的3DLUT校正,甚至軟體內標示「3DLUT」校正,也不是真的3DLUT校正。
軟體的校正模式區分為「校正」與「3DLUT」兩種,可以從左側的分頁標示發現。實際上,LG的硬體校正是透過內部1D LUT+3×3矩陣進行的;前者用來調整灰階Gamma,後者用來調整/限縮色域。當選擇軟體標示「3DLUT」的校正方式時,會測試更多的色塊用來計算矩陣。當你選擇3DLUT方式校正時軟體會提醒,時間可能長達兩小時,但根據我執行的經驗以及網友論壇分享,應該是半小時內就會執行完畢。
原廠校正後色準
校正後的顯示器色準確實有改善,主要來自於修正原本稍微過亮的畫面,更精準地Gamma階調表現。先提供一張512的色塊的色準報告:

標準Rec.709測試下,92%色塊DeltaE2000色差值低於1,剩下的7.8%介於1與2.3間。平均色差0.56,最大色差2.1。這個表現在消費級顯示器中,絕對算是非常優異的。(註: 這張圖中Gamut Coverage計算應該是有錯誤的,實際應該是接近100%)。校正後亮度為100 cd/m2,暗部儀器讀值0,換算對比度為無限大。
如果單純討論色差值,校正後的LG 27EP950是挺完美的,但報表只能反映有限的測量取樣色塊,實際肉眼觀看影像的效果,還需要做更深入的討論。
白點修正
首先討論白點的問題;不同儀器、軟體皆可能造成白點測量的誤差,而白點又與色差計算關聯,可能造成後續測量色準的問題。因此這邊在LG程式校正完後,我使用手動模式去微調白點。
在LG原廠硬體校正完後,螢幕OSD分參數會被鎖定,以27EP950為例只剩下亮度、RGB Gain可以調整。我透過RGB Gain微調,使得螢幕與ColourSpace測量的標準白匹配,再進行測量。白點修正的痕跡可以在RGB Balance圖表中觀察到一點蛛絲馬跡。(單純Gain只能做100%的單點白點修正)

Gamma修正
原廠預設色彩模式下,測量到的Gamma稍微偏離,影像略為偏亮。
經過LG原廠程式校正完後,就與目標曲線近乎完美貼合。

以一般EOTF圖表檢視Gamma值曲線看起來表現非常不錯,但如果我們更加深入檢視,分析值測與目標EOTF差異值,就可以發現暗部的表現是比較差的,不僅灰平衡,亮度也偏差較大。這部分後面極暗部影像會有更多分析討論。

2D色域與3D色彩空間
校準後27EP950的色差表現很好,以512色塊測試,超過九成都在deltaE2000值小於1的範圍內。



暗部過飽和
在OLED測試中會發現一個特殊現象,常規LCD螢幕不會產生的測量狀況。色準不差的OLED顯示器上,有可能會發現暗部色彩讀值,飽和度不減反增,超過目標色域。
一般使用液晶面板加上背光機構的LCD顯示器,極暗部分影像一則是會受到背光汙染(極暗部影像色彩被背光的色彩大幅度影響),另外也因為實際光線穿透液晶變少,造成顏色沒辦法顯示,色域是會縮小的。
OLED顯示器則可以規避上面的缺點,因為RGB三個子像素都是獨立發光的,意味著暗部色域不會有縮限的問題;但通常OLED暗部卻色準控制比較困難的部分,因為控制驅動二極體發光的電流,低亮度下變化細微,如果控制不如預期就可能會產生色彩超出目標色域的狀況。不過人眼對於暗處的敏感度較低,這點一般使用要求影響不會太大。

極暗部階調
不少OLED顯示器的極暗部Near Black影像,都有階調、色準上的問題。(並不是說一般LCD比較,理論上色準可能更糟,但因為有背光汙染導致極暗部的階調區分困難,反而視覺上察覺不到問題)
第一種常見的狀況是接近全黑的幾個階調影像喪失,呈現斷階的狀況。

這點在HDTVTest測試中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他們出廠測試是極暗部幾階過亮且色偏,視覺感受也會有斷階感。校正後可以修正問題,但可以看出其實反而增大了最暗幾階滾降速度;至少一般觀影上視覺體驗是比較好的。

https://youtu.be/VZ9M_bjF6dE?t=192

https://youtu.be/VZ9M_bjF6dE?t=224
結論
LG 27EP950這台螢幕從設計到性能,非常適合用來作為專業影像編輯的標準監視器,例如平面設計、攝影修編、動態影像剪輯、調光等。高品質的OLED面板,除了提供清晰的影像、超高的對比,乾淨的色彩表現外,對於文字與細節影像的呈現也是非常優異的。
考慮到最高亮度只有約540cd/m2,雖然螢幕提供了HDR下顯示模式切換功能(Hard/Soft Clip),依然不太適合用做HDR影像編輯之用,用來觀看影片倒是沒問題,效果也是不差的。
出廠色準不錯,能滿足多數人對於色準的需求。如果能夠取得校正儀器如i1 DisplayPro或是i1 Pro3等設備,那搭配LG原廠推出的校正程式,可以輕鬆又有效提高色準,程式設計很優異,讓校正過程十分簡單易懂。
這台顯示器並沒有真實的3D LUT校正功能,僅能做1D階調校正與3X3矩陣來修正三基色,來適應不同的色彩空間、校正參數設定。在此基礎上如果校正後還是略有偏離的部分,原廠程式就無能為力了。根據網路論壇資料,LG EP950螢幕本身面板品質優異,顯示性能穩定,因此搭配能載入17x17x17 校正用3D LUT的BlackmagicMicro Converter 12G轉換器,實際測量可以達到非常非常低的色差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絡我,替您處理這樣的搭配組合作為後期的標準監視器。
LG 27EP950肯定是一台好螢幕,透過正確設置與校正後,也絕對是一台優秀的標準監視器。較可惜的是,原廠硬體校正帶來的修正效果受限於本身的設計,是有它的極限的。
實際售價並不便宜,但市場上目前也沒有相對應的競爭產品,因此如果喜歡OLED顯示器帶來極緻純淨、近乎無限大的對比的視覺體驗,那LG 27EP950應該是你可以認真考慮的一台螢幕。

引用資料
HDTVTest開箱https://youtu.be/R1Ha_9LajOE
HDTVTest測試 https://youtu.be/VZ9M_bjF6dE
小雪人測評https://youtu.be/zwmux9R3Iss
TFTCentral測試 https://tftcentral.co.uk/reviews/lg_ultrafine_32ep950_oled
規格可以參考 Display Specifications
https://www.displayspecifications.com/en/model/57962329